Jump to content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舰队指挥入门教程(转载)


Recommended Posts

舰队指挥入门教程(转载)

  • 版权所有:PIBC指挥部
  • 搬运日期:2017.5.9
  • 备注:
    1. 本篇转载已获得作者许可;
    2. 本篇教程是基于EVE - 晨曦服务器(国服),其内容在不同服务器间存在可预见的差异。
 

一、基础概念 - 战前准备

先说一点题外话,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更好的“刚正面”舰队战,通常见于主权战、约炮、反反收割等具有一定人口基数的舰队之间战斗。对于收割、偷鸡、埋伏钓鱼等不对称战斗基本没有涉及,只能作为参考。

基础概念篇主要阐述舰队作战的理论基础。其中大部分内容可以在作战前进行准备和调整,属于战备的范畴。

 

1.1 舰队指挥生存/斩首

 

1.1.1 斩首概论

先来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击溃一支敌对舰队最快捷的途径是什么?

我个人的回答是船蛋双飞对方的指挥,不论何种方式。其他的方法,比如隐轰多向投弹、土炸弹之类,往往条件更为苛刻,这里不多涉及。 土炸弹

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没有哪个指挥可以在空间站里面仍能遥控指挥一个舰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人类处理事情最基本的习惯。一个由多人组成舰队不太可能像DOTA或者风暴英雄那样,依靠几个老队友多年配合眼神交流就能杀人于无形。绝大多数的舰队,在指挥阵亡后,哪怕剩余编制依然齐全,也基本是一盘散沙,难以发挥实际作用。

打蛇要打七寸;抓问题要抓关键。不管对方几十人也好几百人也罢,有能力指挥的通常一个巴掌就能数的过来。把这几个人掐死,剩下的人就都是肉了,新鲜的KM。击杀对方指挥人员的舰船(注意,不局限于指挥舰这个船体)在战斗中是非常高的优先级;通俗来讲,就是斩首。

只有在斩首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才考虑其他策略。

1.1.2 斩首战术的历史

斩首这种战术由来已久,在后勤和摇修普及较晚的国服尤其如此。国服历史上大会战中先打死对方指挥屡见不鲜(典型:黑郁金香,OKman的ABD)。对舞战争(2012)时,后勤舰已经开始普及,击杀对方指挥已经具有一定难度,但双方依然试图用几个舰队同时集火的方式秒杀指挥(此时双方主力舰船是C3M3和幼龙导弹金鹏),并且屡次奏效(典型:魔神,老皇上,老斑鸠,小吉吉)。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导弹鹏和狂热后,国服进入多米时代,无人机100%自动集火的超强火力让互秒指挥成了家常便饭(参见KM:神的鸡鸡,步兵军团);作为对策,神装T3/永灭甚至斯拉夫套都成了战场标配,为的就是尽可能增加指挥的生存能力。岗哨协助削弱后,国服重回重突天下;此时各势力舰队水平都有较大提高,普遍都配有较多后勤舰,加上狂热银鹰本身火力不强,斩首在现下已经较难实现。尽管如此,各指挥仍需了解击杀对方舰队指挥的意义,以及背后的推论,并在实战中予以应用。以YST的火力我觉得秒指挥有戏 匪首在对舞战争期间和PIBC灭灯战役中被斩首的KM。从死亡频率明显可以看出多米集火效率远胜于C3M3之流;神装T3也和纸糊的没太大差别。 另外就是近期的普罗战争,BM指挥官被斩首导致舰队崩溃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经典的斩首导致舰队被屠杀视频

image.png

1.1.3 斩首的一些推论

  1. 如果对方舰队没有后勤舰/后勤航母,那么直接攻击对方指挥人员。如果敌对有少量的后勤,击杀敌对后勤到不足以对抗我方舰队火力后,击杀指挥。当然,条件是对方在我方火力射程内。(对于YST/银鹰舰队,射程应当不是个问题)(即使是现行的噩梦/小马队,射程也不应有任何问题)
  2. 后勤舰的首要功能是保证己方指挥人员的存活;其次才是维修其他队员。请牢记这一点。后勤驾驶员开打先锁上指挥座驾是个好习惯。
  3. 指挥人员应当保证自身舰船有足够的有效来缓冲对方的集火。有效高低和战斗规模有关;60人以上战斗中,通常只有指挥舰和T3这两种选择,并且尽量回避M族的指挥和T3。如果条件有限,那么选择同类型舰船内有效血量最高的舰船(典型:无畏舰指挥开执政官/神示/凤凰而不是莫洛)(旗舰指挥官强烈建议驾驶T3指挥)。
  4. 即便对方有足够后勤支持,依然不要放过任何击杀指挥的机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 对方带跳,落地在我方射程内。此时对方后勤舰因为落地时间不统一、落地后有有一小段时间无法锁定、落地后忙于环绕操作等多方面影响,摇修效果交差,适合集火指挥;
    • 对方带跳,由于指挥官舰船笨重,一般不会第一时间跃迁,拉克/海神等长反船需要第一时间摁住地方指挥官,并进行击杀;
    • 对方遭到隐轰投弹,广播刷屏,摇修混乱;
    • 主动使用网+毁电限制敌方指挥移动,预计毁空电容无法开启抗性后击杀。此条常见于甲抗队伍。

另外顺带提一下一种可以击杀但放弃击杀对方指挥的条件:

  • 我方交换比占优,但无法阻止对方舰队脱离(拦截不够,低安作战等)。此时如果击杀对方指挥,对方四散撤离后战果有限。
  • 如果对方指挥水平不高,他存活情况下可能仍会选择保持接战,这样能进一步扩大战损比。
  • 某些时候有意给对方保留一定数量后勤舰(而不是全杀光)和此条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家自行体会。

1.1.4 主权战中的斩首策略

单独说一下主权战。主权战有几个特点,首先是人多,一般600-800人,多的时候破千甚至能达到2000;其次是侧重点不同,首要的是主权(增强)的得失,战损比好看与否都是次要的问题。因此主权战是最适合使用斩首策略,也是最需要提防对手使用斩首策略的战场。

己方的斩首策略并不复杂,多个舰队交叉火力覆盖到位,然后同时集火即可,这在高膨胀下并不难协调做到;四五百的火力F1下去,便是20万有效也就是顷刻间的事。

在防斩首方面,也没有太多诀窍可言,无非是后勤预先挂修,YY马甲提前通报,同时指挥座驾配置正确,T2插和死亡装酌情配置。如果该战斗至关重要,那么斯拉夫衍生13全套也没什么好吝惜的。2014年初时南北盟指挥多开着T1插/T2装永灭,阵亡频繁,饱受诟病。当然更实际的办法是早早准备替补炮灰指挥,但是由于马甲的情况,新替代的指挥官往往也会由于各种原因,被快速击杀,导致舰队崩溃。 而在普罗/卡彻战场,BM的指挥官也频频出现此错误,甚至BM部分指挥官使用截击/普通狂暴作为指挥舰。

再说点题外话:超旗在场情况下,20条以上的扫射炮泰坦可以轻易击杀绝大部分的T3/指挥舰船。

1.1.5 指挥官舰船配置/选择

指挥官的舰船,通常只 有两种选择,T3/指挥舰。 T3只有A/C适合作为指挥官舰船, 指挥舰只有A适合作为指挥官舰船,

但是,目前版本由于深空加成普及,扫射航母普及,永灭也已经不适合目前国服的战场情况,由于永灭战巡级别的信号半径,导致30扫射航母可以轻易击杀永灭。 于是我们的选项只剩下了T3:

圣卒
  • 配船的思路清晰明了,高槽必备探针诱导隐身,中槽尽量多的感应增强,低槽不计成本的提高EHP,船插应使用T2,脑插也应至少使用中级斯拉夫。
  • 在这样的情况下,圣卒应该是现存所有舰船中,EHP最高,抗性最均衡的指挥官使用舰船。

image.png

金鹏
  • 高槽依然是隐身探针诱导标配,中槽尽可能全势力,全抗性,在必要情况下,标记都不带,低槽使用尽可能多的信号放大,已保证不被压制,船插使用T2最大化生存。
  • 切记,仅仅有指挥官不被斩首,舰队才有可能获胜,以100e为最低标准给予指挥官舰船进行装配,相比于整个舰队的价值,并无任何不妥。

image.png

 

1.2 后勤舰相关

现下舰队出门不带后勤已经越来越罕见了,这也是国服大环境发展的结果。早年高速盾抗队(流浪小马) 还能凭借距离抗,没后勤也能混口饭吃,但现下几种主力舰船(银鹰,YST,多米,海灾,毒蜥,小希等)射程都是轻松100KM,纯粹的速度抗距离抗已经没有太大发展空间,通常都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后勤保证持续战斗力。

1.2.1 后勤舰摇修量

舰队指挥需要对后勤的摇修量有基本的概念。以曲剑为例,无加成情况下修一圈5秒1155盾量,换算为230HPS.T2船体为78%均抗,T1为67%均抗。按一个重突400DPS计算(模型:钼弹银鹰),折算抗性后一个曲剑修量能维持住2.6个火力(T2船体)/1.74个火力(T1船体)不破防。进一步折算,就是后勤数量达到对方火力数量1/4左右即可维持T2舰船血量平衡。至于T1船体,这个比例为57%,基本是天方夜谭,所以大家可以放弃抢救那条塞纳波/暴风/BC3了,各安天命,早死早超生。

加成后,抗性和摇修速度各增加24.75%,最终结果为一个后勤能维持住4个重突DPS(T2船体)/2.8个DPS (T1船体)

以上是单纯从伤害量和治疗量的角度进行简单换算。实际战斗中还有很多额外因素需要考虑,比如盾抗YST的火力远超400;银鹰有额外20%抗性加成;双方换装针对抗;双钢板奥内摇修量比230还低,但守卫和冠希比标准值略高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当代战争打的多是DPH而不是DPS,也就是“后勤都没锁上他就爆了”,这点会在火力基数篇具体论述;但了解后勤治疗量仍是有用的,因为这个数字反映出我方后勤理论修量的极限,也是你作为舰队指挥生存的红线。如果对方火力/我方后勤比例超过这个值,意味着只要对方不出大的失误你一点机会都没有,只要锁定你或任意成员F1即可,你的后勤是救不回来的。

说个实例。我本人常年习惯于重突/多米的火力,习惯于按照这个感觉去判断接战局势,结果几次在吉他和杀手/永恒以及小馒头战列队的交战中都食屎而归。战后仔细分析了一下,主要原因是低估了战列舰的火力。高安多金蛋,一条万王往往有1300左右的DPS,换算下来需要一条半的后勤才能对抗对方一个火力,而我方哪里有这么多后勤?这如何能不食屎。

1.2.2 后勤比例

假设双方人数对等,那么后勤破防线—后勤火力1比4就成为重突舰队组成的底线。考虑到后勤舰也会有损失(后勤往往是死得最快的部分),需要更多的后勤作为备份,后勤火力1比3(总人数20-25%)为较为实用的比例。当然后勤总是多多益善,如果一个舰队后勤能达到总人口的33%,往往会有神奇的劝退效果(背景音:咕咕咕)。

1.2.3 传电链调整和后勤频道

冠希/守卫特色。当下,奥内/曲剑为主力后勤舰,但我个人认为舰队混编一定数量传电后勤是有必要的,一是为了应对一些突发情况(毁电炸弹,末日爸爸等);二是几种后勤抗性各有不同,在对付单一属性伤害舰队时各有优势;三是传电后勤是一些花样作死玩法的基础,没有它很多黑科技就无法实现(比如防火墙,盾抗BUG龙之类)。我配了个双1600守卫我会乱说

传统的十几人大传电链和后勤频道弊病很多,已经不适用于当代战争。以当前实战中双方后勤损失频率,传统的大守卫/冠希频道接战后不用干别的了,从头到尾能及时踢死人把传电整明白就不错了。目前最优的传电链/后勤频道模式,是化整为零,以5人为单位组织传电,出现损失小范围内便于调整,5换4, 4换3,最后剩下2人就对传。这样将减员造成的传电调整操作量降到最低,让其他后勤成员仍能专注于摇修;万一出现失误,也将问题控制在5人以下,不至于造成大规模断电现象。

1.2.4 模块航母

特别提一下模块航母。模块鸡的基础摇修量是3600HPS,加成完毕后按照之前计算约能缓冲48个标准重突火力(400DPS/人);模块航自身防御也和摇修量基本相同,约能扛住56个重突(单鸡自修)/81重突(双鸡交叉)。由于模块鸡锁定和摇修生效都比普通T2后勤舰快,所以实际摇修效果比T2后勤舰还要好,说是以一当十完全可行。

在重突冲12E价格的当下,模块鸡不论是从性价比还是从节省人口的角度考虑都是首选。改版后旗舰跳跃受限,模块鸡进攻辅助能力有不少削弱;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它的天敌—敌对无畏舰临时调动也更为困难,在防守方面使用更为得心应手。

模块鸡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还是前置技能要求比较高,自身价格也不算便宜,通常适合1年以上拥有一定PVP经验的老司机驾驶。至于操作手法什么的….多看几遍RNK三部曲吧。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80428/

image.png

而战力辅助舰的到来,极大的增强了后勤航母的作用和能力,低槽全X抗与衍生自修,配合增效剂来增加自身的抗打击能力,百人以内会战常规想在短时间内击毁后勤航母,几乎不可能。

 

1.3 火力基数

 

1.3.1 火力基数的概念

上一节谈到后勤舰的作用,那是否交战双方带足了奶妈,就会出现谁都打不死谁的僵持情况?显然,EVE不是魔兽JJC奶来奶去的,CCP的设计理念就是战斗中需要死伤(CCP设计如此复杂的死亡惩罚机制,保险机制,KM系统,不爆船岂不是笑话?);而后勤舰既然设计出来也要有它的作用,要能奶,完全不能奶的话这种船也没人会去开。这两者概念冲突的结果,就是后勤舰的平衡:后勤舰的作用受到很多条件制约,同时存在许多破解摇修链的方法。玩家只要做到位,就能破解摇修链,进而达到不断击杀的目的。CCP这种奖励机制也是十分感人

“软”破解法一般是用各种手段干扰后勤舰的摇修,比如ECM,感应压制,毁电等等;而当下更常用的“硬”破解法,是利用后勤舰摇修的延迟,在广播-后勤反应-摇修生效之前打出足够的伤害直接击杀。注意这里并不特指1400龙卷风那样一轮秒,而是在后勤反应时间内打出2-3轮伤害即可。这个特定距离上击杀某类舰船而需要的特定舰船理论最低数量,就是火力基数。

1.3.2 火力基数概念的意义

客观的说,火力基数概念意义是跨时代的。在此之前,指挥对于自身舰队实际火力和后勤维修效率的理解往往偏感性的:多少火力船叫做足够,多少叫做不足?80人点名曲剑没死,究竟是人数不够本身就打不死,还是成员集火效率不好?这些都需要依靠指挥自身的经验来主观判断。自火力基数概念出现后,这些问题都有了相对客观而明确的标准和答案,也便于在战前进行基本的推算和策略制定。

火力基数概念额外的作用,就是破除了很多指挥(包括我)对于后勤舰某种程度的高估和迷信。由于之前出现过满编鹏鲲255点名120KM一条曲剑给修回去这种事,加上RNK/PL各种视频毒害,很多指挥心中对于后勤维修能力都是偏向高估的,或者说总有一个打高战损比的梦。但火力基数的计算和后期实际战斗,都充分说明了后勤能力的极限所在:对方火力数量超过基数,伤亡就不可避免,战斗就是某种程度的战损比交换而已。

1.3.3 火力基数的应用

显然火力基数受到多个因素影响:被攻击舰船的有效生命值(EHP)越高,则需要的火力基数越大;主火力船只的DPH/DPS越高,需要的火力基数越小;另外还有炮台转速/爆炸半径和目标半径/横向速度等影响,此处不一一列举。(详细可以参考[这个帖子]和[这个帖子])在建立模型时,双方成员的反应速度、集火效率都在考虑范围之内,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也就是说,比对着EFT按计算器科学一些)。

这里直接放结论:

(狂热用灼烧,银鹰钼弹,部分数字楼主有日后修改权)

狂热VS 狂热35
狂热VS 银鹰65
狂热VS YST 45
银鹰VS 狂热35
银鹰VS YST 65
银鹰VS 曲剑45
银鹰VS 银鹰> 120
任意侦查舰VS 任意重突<35

由于重突的“平衡”,大部分舰船的EHP和DPS其实大同小异,差距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1. 盾抗舰船因为摇修生效时间问题,普遍强于甲抗舰种;
  2. 银鹰存在20%抗性加成,并且基础盾量高,总体来说最硬;
  3. 舰船攻击类型和抗性互相克制;
  4. 狂热因一个船插为PG插,少15%的甲量;同时因为CPU吃紧,低槽不得不带很弱的附甲全抗(18.4%), 相对于标准薄膜有效少7%,合计少了22%左右的的EHP,堪称脆皮之王.

可以看出,以上数据存在普遍适用的四个档位:第一档是35火力,对付一些抗性短板的脆皮重突已经足够;第二档是50DPS,能够2轮解决大部分的后勤舰(抗性极端相克除外,比如银鹰打奥内50是不够的)第三档是65,为抗性相克重突破防线,包括一些抗性短板的T3(YST用保镖打海神洛基)。最后一档是抗性相克的T3破防线,需要120以上的火力。银鹰因为抗性加成,在面对非电伤可以归入T3档位。

在组队期间,指挥就应当关注火力舰船的数量,在敌人未知的条件下,应以第二档为准并留有一定的战损空间(55-60左右火力出门),这样不论面对何种敌人至少可以无脑打后勤。如果队伍人数有限(火力不足35),则应当补充一定量的电子战来进行辅助破防(星空,毒蝎,EC600等)。如果已知敌方舰队类型(反收割),组队时应尽量将DPS数量凑够对应火力基数。

在交战前,应对双方火力进行简单统计:如敌方已达到破防火力基数,而我方未达到破防基数(舰船抗性相克,海神队,动热抗,很正常很正常)则应避免接战;反之则是我方优势,应当主动谋求接战机会。点名时,显然优先点名目标是达到火力基数的舰船类型,做到无视对方后勤秒杀;同时放弃我方未达到基数的目标。这解释了银鹰内战为何总是打曲剑?因为通常达不到破防银鹰需要的火力基数,打银鹰也是白打基本能修回去。

一般来说,后勤破防基数普遍较低,并且后勤数量稀少,所以常见的情况是互屠后勤。但也有例外,譬如银鹰队VS狂热/缪宁,基本是盯着狂热和缪宁打,原因是这两种舰船破防基数明显低于它的后勤舰。

 

1.4 舰队加成

 

1.4.1 舰队加成的作用

简单的比喻,按WOW的说法是全团王者,按炉石说法是全体+1/+1,按星际说法是3攻3防。

如果英雄联盟或者DOTA里面有一个装备配合天赋符文能够永久增加全队35%生命上限,25%移动速度,33%技能施放距离,25%生命恢复量并且提高33%点燃和虚弱效果(唯一),这件装备肯定是团战神器并且25分钟后主Carry第一大件,不管多贵绝对没有不出的道理。但回到EVE,一个运营了8年的游戏,至今仍有70%以上的舰队在大规模交战中没有舰队加成或加成不全。对此,我只能表示呵呵,EVE玩家智商太高你不懂。 小竞猜:PIBC联盟作为目前国服最强0.0联盟,一共有几套能稳定在线的舰队加成系统? 答:2014年3月25日,生死存亡决战之时,把吃奶和**的力气都用上了,勉强能满足4个舰队还TM没M加成

各模块初始加成值很低,单属性只有5%-8%,但通过船体、技能和脑插反复叠加之后,最终的加成属性在24%-49%之间(这里只做简介,具体属性自己去翻EFT),包括抗性,移动速度,信号半径,反跳/网距离,锁定距离等等。需要的技能2000万左右可以毕业(包括T3船体子系统技能),加成船只价值在13E(指挥舰)到23E(T3)之间,势力死亡装备另算。当然以CCP一贯的风格,强力的BUFF肯定有严格的使用条件….且看下文

1.4.2 舰队加成的传递

舰队加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负责提供加成,由各级(舰队,联队和中队)加成官组成,提供的加成数量和属性强弱由各自舰船、技能和脑插综合决定; 另一部分负责传递加成,由舰队长、联队长和中队长组成,需要对应的舰队领导学、联队领导学和普通的领导五。如果技能不够,就会出现某联队或某中队没加成的情况。

舰队加成自上而下传递而又各自独立。例如,如果舰队长技能不够或者阵亡,联队加成和中队加成仍将正常工作;如中队1中队长阵亡,则中队1的成员将享受不到任何加成,而其他中队加成正常。

隐藏的舰队加成发挥条件是:提供加成和传递加成的人员必须处于同一星系外太空中,可以不在同一总览,只要同星系即可。空间站内的人或其他星系的人无法享受也无法发挥加成。另外POS立场内无法开启加成模块,所以加成船必须在POS立场外面(当然可以贴着立场)。

加成系统中有一个异数,就是联队长只能享受联队加成官提供的加成。联队长能够将舰队加成官提供的加成传递给下方中队长,但本人却吃不到舰队加成,颇为奇怪。这意味着联队长的舰船比其他同类要脆35%左右(缺少抗性加成),并且如果联队长死亡属下的54人就会断加成,非常严重,所以后勤舰对于联队长要特别加以保护。

默认情况下,舰队长和舰队加成官、联队长和联队加成官为同一人,但目前舰队长和舰队加成官往往是两个人分开担任,主要原因是舰队长需要携带作战探针,并且往往兼任跑位官;但目前的加成指挥舰和T3性能上难以同时满足以上要求。解决方案是舰队长驾驶T3携带作战探针;舰队加成官携带加成模块(详见下)。

1.4.3 标准舰队加成模型

基于篇幅,老的系统不介绍了,仅说一下目前使用的加成系统。这套系统的优势是需要相对较少的加成船;劣势是加成官需要技能全面,并且使用势力脑插,成本稍微高一些。

舰队加成官
  • 脑插联邦海军或共和舰队作战思维网络芯片,根据队伍盾抗还是甲抗更换;携带以下模块:
A/C 被动防护/护盾协调根据甲抗/盾抗更换
M 快速机动
G 感应器可靠性
M 规避机动(可选)
后勤/特种联队加成官
  • 帝国/加达里海军作战思维网络芯片,携带以下模块:(需要将所有后勤舰和特种电子舰集中到该联队)
A/C 快速修理/激活能量盾根据甲抗/盾抗更换
G 电子优势
A/C 损伤控制/护盾效率根据甲抗/盾抗更换 (可选)
G 侦查行动(可选)
M 阻断机动(可选)

在普通DPS联队长和加成官由技能合格常规火力T3担任的条件下,仅需以上三人(联队长X2)即可完成一个满编重突队的加成任务;更常常见的30-150人舰队也只需2条加成船。在以上模式加成下,全舰队都会有必需的抗性、速度、半径加成,而后勤特种联队将额外获得维修和电子战加成。

一些模块可以根据需要具体调换,譬如,多米舰队,主火力多米相对并不需要快速机动和规避机动这两个模块来减免伤害(因为战列舰本身半径大速度慢,装了也没效果)那么这两个模块就可以从舰队加成官移动到后勤联队加成官身上,保证重突船体的后勤舰仍然有足够的速度和半径来规避伤害,同时舰队加成官直接替换为电子战模块更好发挥全舰队标记的的效果。如果多米配的是后勤航母,那规避机动和高速机动甚至可以不带,一切以实战需要为准。

1.4.4 价值被普遍高估和低估的模块

一家之言,欢迎讨论。在模块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按照重要性进行相关取舍,尤其是加成官是指挥舰的情况。

  • 损伤控制/护盾效率
省电模块总是和维修速度模块配合来保持所谓的后勤“永动”。
实际情况是,在重突队互秒的的今天,大部分后勤面临的问题是“锁上就剩个蛋了”。
这种情况下实际电容大量盈余,省电模块重要性逐步下降,建议仅保留维修速度模块,放弃维修省电模块。
当然,如果后勤是航母的话则另当别论,航母的电是命根子,省电模块必须给航母配备。
  • 规避机动
加力重突依靠小半径和高角速度来规避伤害,这对战列队和舰载机显然是有效的;
但目前重突队标记满天飞,考虑到重突和T3武器是150分辨率,在重突内战中,规避机动是否能带来足够免伤,我个人报怀疑态度。
建议仅100AB队伍和对抗YST的队伍保留规避机动(因为岗哨口径是400)。
  • 阻断机动
小队战中的极品,但大规模作战中侦查舰根本没有生存空间,91KM网子反跳基本是个梦。
甲抗队伍用这个模块实用性略强一些,因为洛基、海神和BUG龙、复仇者的生存能力还可以,搭配毁电配合堵门战术还算实用。
  • 感应器可靠性
在CCP某版本加强后此模块价值逐步提高。目前主流舰种,银鹰金鹏YST海神多米海灾都存在射程比锁定远的问题,在极限距离上作战需要携带感应增强。
而携带此模块可以完美解决锁定不够的问题,相当于每条舰船节省一个中槽,价值很高。
节省出来的中槽,盾抗可以继续增强防御,一个全抗递减后仍有25%左右的抗性;
甲抗可以上计算机和全方位,递减后也是10%的射程或者DPS提升(射程提升相当于更换近程弹药,DPS提升;近战作战更换转速脚本也能转化为DPS曲线)。
总的来说一个模块不管是提高25%防御还是10%DPS,都是物超所值,没有不带的道理。
反面的案例:3P和TGA银鹰内战,TGA没有此模块锁定距离不够,人数优势情况下被3P用钉刺在120KM吊打,损失惨重。参看B站视频。

1.4.5 T3和指挥舰的选择

加成T3和模块指挥舰各有优劣,见下:

加成T3
  • 加成T3优势:
多一个模块,舰队可以多两项特定加成;
可双开多开,节省人员;
可兼职进行侦查活动;
死亡率很低
  • 加成T3劣势:
因无防御,必须跃迁到深空点才能开始加成,应变能力较差,不适合反复冲门、流窜作案等对舰队跨星系机动性要求高的场合;
容易暴露舰队移动和作战意图;(没开打先过门3个隐秘T3,呵呵你懂的)
如果敌对安排了人员进行针对扫描,将很难发挥实际作用
指挥舰
  • 指挥舰的优势:
加成稳定
可以携带跳刀,玩黑科技和suprise
  • 指挥舰的劣势:
模块数量有限,需要精心取舍
跃迁速度低,降低整个重突舰队机动性
不管是加力还是微曲速度和大部分重突不协调,对驾驶员手动开关微曲有一定操作要求,意味着驾驶员进行其他操作时会有所分心(典型:点名官)
非皮A死亡装的兀鹫在大规模接战中很容易被摧毁
相对来说容易被毁电和其他电子战手段干扰
  • 总的来说,日常小队收割和反收割首选月刃,简单暴力无脑;
  • 40-160人的常规队伍适合使用加成T3/带队T3的组合;
  • 主权战和迷の决战建议使用加成T3配合带队指挥舰,将加成官指定给T3,但指挥舰仍然携带模块进行双保险。
 

1.5 舰队设计

 

1.6 了解实际战斗和EFT的差异

之前几节的论述大都是基于EFT的理论推演,比如后勤、加成等。火力基数章节相对现实一些,加入了泊松分布等元素进行实际模拟,结论和实际符合的较好。但实际情况远比上几节介绍的复杂,作为指挥必须真正了解实际战斗和EFT的差异,才能实际把握战斗节奏。

我们以近期一场正面作战来举例说明:14年12月21日PIBC约炮TGA,银鹰金鹏队内战,部分FDK成员参与。这一节我无意弄成数据分析帖,但必须的分析要有,否则缺乏论据。

此次战斗不涉及旗舰或主权设施,双方队伍组成相对纯粹,主力T2、T3舰船占了各自舰队80%以上比重。没有旗舰天文数字的干扰,也没有杂牌队伍送人头的顾虑,手动过滤双方隐轰造成的爆发伤害后,剩余的主火力船只造成伤害量和签名数能够直观反映出战斗双方发挥的实际情况,因此是个教科书般的经典案例,非常适合进行事后的数据分析。

image.png

从战果上看PIBC占优。我们抛开具体战斗过程和战果,来看看根据KM统计出的一些数据。

首先是集火率。此次战斗PIBC共击毁TGA方176船次,其中蛋35个,截击拦截隐轰合计30左右。去除这些不可能拿来广播的目标,在主力接战期间,PIBC方点名数量应当在90-100之间。其中,52条后勤舰有效不足200人一轮集火,也就是说必然会有人签不上名目标就爆了;其余击毁的34条银鹰金鹏有效足够,应当人人均有留名。因此,正常发挥,根据广播锁定开火的DPS船,最终的签名数量应当在40-50之间,最低也是30往上,这是一个基本的预估判断。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实际情况。KB网上人物名称和军团名称之间的N即为签名数,我们能看到部分成员签名数量能超过预估值,达到50+甚至60+;大部分成员签名数在35-45,同时也有相当部分成员的签名数不足30.这场战斗中PIBC方面总共才损失了3条银鹰或金鹏,显然,提前阵亡不是他们签名不足的理由。仔细检查签名数量高的成员KB,他们并没有通过打蛋打截击之类的手段骗取签名量:他们的击杀记录一水的曲剑银鹰,他们就是发挥的比别人出色。

这就是现实:在一场有效击毁接近100的战斗中,有相当数量的成员甚至只攻击过其中1/3的目标,剩下的2/3都是他们队友击毁的。伤害高低可能和技能高低、人品好坏有关,可你连名都没签上是怎么回事?看广播锁定F1谁都会,为何有人能超越理论极限,有人却连基本的伤害都未打出?

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中途掉线,网络延迟,电脑配置差卡帧,老婆损电话损老妈损,或者纯粹就是紧张发挥失常,纯新人不会看广播等等。具体的原因无需深究,作为指挥你需要了解和接受这样的事实:我们讨论的游戏世界基于现实世界,总有一部分人发挥超常,一部分人发挥平平,一部分人你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这就是现实。所谓实力高低,训练好坏,无非是这三种人的比例不同。

我们再来具体分析一下这场战斗中PIBC方DPS人口的实力分布情况。因本人不才,EXCEL水平不行,从KB页面复制出的数据,签名数重复的较多,难以分别统计;只好退而求其次,按照总伤害量进行进一步统计。其中手工剔除隐轰等船只数据,仅保留PIBC方所有金鹏和银鹰的伤害量,以2万伤害为基础,每相差2000伤害为一区间,统计每个档位的人数和总伤害量。统计结果如下表:

fc_basic_course6.png

可见PIBC队伍层次呈现一个纺锤形的结构,两头小屁股大,主要分布在14K-10K这个水平;对应的签名数在30-40左右,略低于理论值。这个主力组具体是什么样的人组成的呢?我从大略的将PIBC200DPS分为3类,然后每类抽查10人,仔细观察个人的KB历史。

老兵 20K-16K分段,对应此战签名量45+ 共29人,占总DPS人数14.7%,造成伤害占总伤害量25.4% 抽查10人人均KM量1894,大部分游戏年龄超过1年,主权战大都参与。通常积极参与收割吃鸡队、单收、反收割等,否则难以获取大量KM。

标准战后武装农民 14K-10K分段,对应此战签名量30-40 共118人,占总DPS人数60.2%,造成伤害量占比63.66%,基本相当 抽查人均KM量698,游戏年龄1年左右。以一场主权战50KM计算,大部分成员应至少参与了2014年PIBC反攻中卡彻摄魂和东线TGA战役,但3月25日决战前的战斗应当参与不多,否则KM将超标(本人作为曾经主力指挥之一,2014年1-7月会战签名2000+)。大部分人KM以联盟活动收获为主,娱乐性PVP收获的KM较少。

新人 6K及以下分段,对应签名20左右 共50人,占人数25.3%,伤害输出占10.9% 抽查人均KM量170.170个KM,已经充分说明问题,不用我多说。

结论:PIBC的联盟队伍精英老兵数量不足2成,6成为具有一定会战经验的武装农民,另有2成新人;主力成员火力发挥略低于理论值,有较大提升空间。整体观察伤害排名和所属军团,呈现“北强南弱中源泉”的格局,南方军团人均KM相对偏低,新人较多,反馈出PVP训练不足的现状。

以上就是当下PIBC联盟队伍基本面;相对的,存在TGA、联合体、FDK等等各大联盟基本面,这里不一一分析介绍,想了解的自己找KB做功课。

以点带面,火力层面的数据如此,在摇修、走位等多个环节,显然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同样配置的舰船,在精英团队手中比普通团队能多50%的DPS,50%的防御,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实实在在的数据结论。推论是,作为非高端团队,使用量产标配舰船加强PVP训练,最终的作战能力提升比搞什么海灾队/海神队更重要也更经济—-从装配角度提升50%的火力防御难于登天,而从训练角度考虑尚有希望。水平不行就不要玩T3/势力船,尤其不要去玩超旗。

写到这里,明显可以发现之前的“火力基数”章节模型过于理想化;但神奇的是火力基数的结论没有太大谬误,这某种程度上是负负得正: 己方火力固然水分不小,但敌方的后勤摇修同样是个水货,结果就是理论推导出的各重突破防基数和实际经验基本符合。

 

1.7 特种舰船的电子战/工程战

制造舰队混乱,是仅次于斩首,对于敌对舰队威胁最大的战术,同时,在面对低水平的敌方舰队时,这以战术的有效程度,并不亚于斩首。特种舰船的电子战/工程战,便是制造舰队混乱的最好选择之一。

1.7.1 电子压制式斩首

正如1.1.1斩首概论中所述,斩首是舰队战斗中最有效也是优先级最高的战术。但是,绝大部分时候,由于自身舰队火力基数不足,敌对后勤事先加锁,预先摇修,导致无法对于对于敌对指挥官进行斩首时,则考虑电子战式斩首。 正如标准斩首一般,电子压制式斩首专注于瘫痪敌对指挥官的:

  1. 点名能力
  2. 指挥能力
  3. 走位能力

三个能力瘫痪其一,则敌对舰队开始混乱,瘫痪其二,则认为电子斩首成功。

感应压制式

在敌对指挥官无防备的情况下,4-5个无指挥加成/无船体加成的感应压制,可以基本瘫痪指挥官的锁定能力,将对方指挥官的锁定距离压制40KM甚至更低,在大部分情况下,这意味着失去点名能力。 但是,这只是这个战术的刚刚开始,因为有经验的指挥官,都会在中槽/低槽的装配上,提前做好防备。 在有指挥加成,且船体加成的感应压制下,比如:加成后的拉客。 即使是有准备,中槽3感应的T3/指挥舰,低槽3信号放大的侦查舰,也会在瞬间瘫痪。但是由于有加成的舰船,一般EHP较低,有可能被高转火效率击毁。 舰队加成,全死亡装,专业脑插,后勤/后勤航母事先锁定摇修的情况下,此战术可以完美对于敌对舰队进行“软”斩首。

ECM干扰式

ECM由于机制的原因,无法在大规模战场投入,也很难在大规模战场起效。具体原因,请自行研究随机分布的数学机制,这个是纯粹的概率论问题了。 目前国服大部分的舰队,都没有ECM的防范措施,甚至指挥官配船也并不考虑被ECM的情况。在舰队出发前,带上专业ECM压制,总会有意向不到的效果。 ECM无人机可以由大部分后勤携带,由于绝大部分的国服指挥官并没有携带ECCM/立体炸弹的习惯,上百ECM无人机的共同作用,也可以起到有限,但却有效的作用。 ECM的战场投入,并针对敌对指挥官,会带来意向不到的作用,特别是在配合感应压制的情况下。 四个感应增强,已经是装配的理论极限,但是在面对扫描分辨率/锁定距离/ECM三重压制下,却捉襟见肘,顾头不顾尾,大概率实现“软”斩首。

1.7.2 ECM脉冲波式舰队瘫痪

毒蝎作为在EVE被低估的舰船代表,在瘫痪舰队上,有着其他舰船无法比拟的优势。 不论作为盾抗脉冲波,还是甲抗脉冲波,这都是献祭式的冲锋。 ECM脉冲波对于普通常规,有或多或少20%的起效几率,对于铁骑也很致命。在有信息战加成后,ECM脉冲波的范围会被极大的增加。 会战舰队中,3-5个毒蝎,贴近敌对走位官,并错开时间开启ECM脉冲波,可以导致舰队20%的人,每10秒解锁一次目标,对于舰队造成极大的混乱,并极大的降低集火/修理效率。 这将直接给我方舰队带来极大优势,极大提高胜率。

1.7.3立体炸弹式舰队瘫痪

由于国服舰队素质的普遍低下,超过半数的舰队成员,会在收到立体炸弹伤害时,发出摇修广播。 针对这一特点,使用立体炸弹战列,跟随敌对指挥官,开启立体炸弹,造成所有跟随指挥官走位舰船的混乱。 并配合优先后勤关注,预挂一个摇修,导致敌对的击杀困难,在给敌对舰队带来极大混乱的同时,给我方舰队奠定胜局。

1.7.4 目标标记/停滞缠绕光束

 
标记/网子提高伤害

标记会在瞬间增加敌对舰船的信号半径,以增加我方武器的命中效率,从而提高伤害。网子在生效后,会需要一个5秒或者更长时间后,才能有效降低敌对舰船的速度,提高我方伤害量。 所以,标记可以与集火速度同步,但网子需要提前放上,以最大化效率。 虽说两者对于舰队伤害都会有明显提升,但是,他们都有不同的负面效果。 标记的半径放大,会提高地方后勤的锁定速度。网子的预先作用,可能会导致敌方驾驶员提前请求摇修,导致击杀失败。

停滞缠绕光束战术控制

此类战术控制,便是对敌对走位/特种舰船,进行减速,以提高我放胜率。 例如,小希/毒蜥/金鹏队的毒蜥走位官,被网住,会导致整个舰队移动速度下降,导致地方舰队易于接近,增加我方火力。 例如,敌方炸弹炸弹战列,在对我方舰队实施干扰时,被网子摁住,我方舰队可以慢慢脱开其炸弹范围,从而达到脱身的作用。

1.7.5 指挥驱逐

指挥驱逐是在最新一个版本才出现的新鲜舰船,其范围带跳技能,在很多时候,可以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例如,3KB保卫战后,PIBC方噩梦队撤离途中,被光影指挥驱逐数次在星门带跳后分割,导致舰队损失过半。

两段跳

两段跳,是指挥驱逐被广泛运用并被加强的重拦的压制情况下,被发明出来的战术。 具体的战术细节非常简单,两个指挥驱逐抱团,并在100KB位置队地方舰队接近,分1秒开启群体带跳,将敌对关键舰船(例如,后勤,指挥)进行带跳。 这一战术,对于射程不足100的舰队极为致命。即使有足够的射程,传统的方式也无法对于这一战术进行有效的防备。 战术视频连接: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393898

拦截干扰探针清理

顾名思义,使用指挥驱逐在行进路线上,进行跃迁干扰探针的清理。 无需过多解释,也无过多基数含量。

1.7.6 混合电子战式战术控制

这一概念,由国服传奇指挥官绯红提出。 立体炸弹配合网子/ECM脉冲波,对于敌对指挥官进行走位控制,立体炸弹/ECM脉冲波造成舰队混乱,甚至携带重型毁电,对于敌对指挥官进行抗性关闭,对其造成心里压力。 此战术仅限甲抗舰队,因为需要中槽大量电子战。 大致装配如下:

fc_basic_course7.png

BUG龙,马克瑞亦可胜任此角色,高中槽如图建议装配,低槽照旧使用最好的装备,极大增强EHP,并后勤预锁定/修理/传电,保证舰船存活。 经典战例视频: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670139

 

1.8 PING点和作战探针

 

1.8.1 PING点概念

PING点从名称上就能看出是个欧服舶来品,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国服玩家已经实战运用了这个概念。PING点目前没有中文标准定义,我根据自身的理解简单解释。

每个舰种都有火力覆盖范围和最佳接战距离,指挥显然希望在最佳射程内接战。但由于各种泡泡存在阻断和吸人的特性,即便斥候通报“敌方队伍位于星门上方50KM”,从几AU外直接以星门或者敌方舰队为目标的跃迁最终落在多少距离是仍是未知数,可能会遭到各种泡泡的干扰。而一旦舰队落入泡泡中,距离又不合适,舰队就会落入被动挨打的不利境地,这显然是指挥应当极力避免的一种情况。出于稳妥考虑,通常指挥会将舰队先移动到靠近敌方而又不会直接接火的一个安全点上,先进行整队和观察,再作下一步打算。这个外太空的位置就叫PING点,它通常具有以下特性:

  1. 舰队和PING点两点直线和延长线上没有已知泡泡,也没有固定天体和参考物(如星门,空间站等),防止敌方突然进行拦截和反机动;
  2. 超出敌方舰队原地最大射程;
  3. 保持敌人在总览内,便于观察动向和泡泡分布情况;
  4. 距离敌方200KM以上,以便舰队能进行短途跃迁(跃迁最短距离为150KM,考虑舰队自身半径和泡泡等干扰,200KM为佳)
  5. 距离我方舰队200KM以上,原因同理。

由于速度快,无视泡泡,通常制作PING点的任务由截击担任。当舰队跃迁至某截击提供的PING点时,负责PING点的截击应当迅速远离并按照条件和指挥要求完成下一个PING点。

1.8.2 PING点的作用

PING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PING点的指挥,他的舰队移动只能按照已知的参照物进行跃迁,比如星门,空间站,诱导立场等,从而很容易落入敌人拦截舰事先埋伏制造的陷阱—-他的舰队最终位置被敌方拦截舰控制,未开打已落入下风。

另外如果舰队作战不利或者阵型不佳,拥有PING点的指挥可以脱离泡泡后集体跃迁到PING点休整,然后返回继续接战;而没有PING点的指挥只能选择公共参照物跃迁走(典型:恒星,行星1,空间站,星门等)。相对PING点200KM距离,这样的整队将花费额外的跃迁时间,并且在整队完毕返回时,会再次遇到无法控制返回落点的问题。

综上所述,配置齐全的舰队应至少安排一个PING点截击,此截击将兼任斥候,以侦查情报和保持PING点为第一任务,尽量回避抓人等危险性较高的动作。在小型队伍中,此截击往往由指挥双开兼任。

image.png

1.8.3 作战探针的作用

当使用作战探针扫描定位了一条船只当前太空位置后(无人机、尸体等太空信号均可),可以选择跃迁到这个信号位置0-100KM任意距离。当然,跃迁的基本规则还需遵守,比如落地点150KM以上,自身不在泡泡内等。舰队长、联队长等舰队职务还可以额外选择将整个舰队/联队跃迁至合理距离。和PING点战术有机结合后,这就成了让整个舰队随时保持和敌对距离的神器,开了金手指一样的BUG。作战扫描是PVP精英的必备基本功,具体怎么扫,网上有各种视频教程,自己看。

很显然,同时拥有PING点和作战探针的队伍拥有绝对的战术机动性和先攻权,想打想留都是随意;有作战探针但无PING点的队伍具有先手优势,但面临入场泡泡难题和重整队困难问题;有PING点但无作战针的队伍无法主动选择接战距离,处于被动状态;而两者都无的队伍就只能呵呵了。

image.png

  • 常见的携带作战探针的单位:
  1. 舰队长座驾:控制整个舰队和敌方距离;
  2. 轻重拦截:想拦谁就拦谁,想拦多少公里就拦多少公里
  3. 长剑/艾拉兹:抓泥鳅,扫描掉线成员,小队收割吃肉
  4. 指挥驱逐:可以控制自己精确的带跳对象
  5. T3驱逐:用于清理周边小船,并辅助舰队长
  • 随口吐槽一句:如果截击CPU再高一点,一定会有人给截击也带上作战扫描。
 

1.8.4 作战探针使用小技巧

 
屏蔽自身舰队/友军信号

当场面上存在多个同类型敌我舰队时,扫描结果并不能进行敌我区分,从而可能出现判断错误。因此需要事先屏蔽我方和友军信号,确保扫描结果均为敌方舰船。常用的屏蔽方法是根据距离区分:除非敌我完全混战于一处,否则可通过总览目测敌方舰队距离分布,将扫描结果中此距离之外的信号全部屏蔽。当敌我舰队类型不同时,直接按照舰船类型排序屏蔽更为简单方便。

过滤信号类型,跟踪重点

大规模接战中往往场面上存在几千条舰船和无人机,不加过滤的扫描会一次性返回数千个结果,有可能造成扫描者卡屏或掉线;并且返回的大量垃圾信息会严重干扰其使用,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拖动滚动条上下翻找某个特定扫描结果。常用的方法是过滤掉大批量主力船只(如多米、银鹰、曲剑、狂热,神示,莫洛、万古等),同时重点关注数量稀少的特种舰船,如永灭,兀鹫,洛基,MTT,用这些相对稀少的目标把控敌方特定舰队位置和距离。

D-Scan方位扫描和Probe Scan探针扫描: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9957908/

Link to comment
×
×
  • Create New...